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实践教学 >> 正文

沉浸式观摩诗词教学,知行合一筑师范根基——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同学赴咸宁市泉都学校见习

[发表时间]:2025-10-17 [浏览次数]:

为帮助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和经验,更好地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2025年10月16日,英国365集团24级全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走进咸宁市泉都学校,开展了一场聚焦中学语文教学的沉浸式听课见习活动,近距离感受优质课堂的教学魅力。

此次见习以“中学语文诗歌联读教学”为核心,咸宁市泉都学校两位青年教师分别呈现了两节设计精巧、特色鲜明的示范课。其中,熊章阅老师以《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为教学载体,创新采用“多感官体验法”引导学生解读乡愁:从“味觉”切入,让学生以“微酸”形容王湾思乡中的乐观,以“浓苦”定义马致远漂泊的悲怆;借助“视觉”对比并通过AI生成动态朗读视频,呈现出春日离家负前程恢宏之景和秋日漂泊愁断肠的悲凄之景这两幅全然不同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大景衬豪情”“小景抒哀情”的差异;结合“听觉”联动,搭配古筝琵琶合奏与如泣如诉的弦乐,让学生在配乐朗诵中精准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巧妙渗透“以乐景写哀情”等文学手法。

谭鑫宇老师则以《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三首诗为脉络,围绕“离乡共鸣”展开教学。课堂上,他以“意象捕捉—画面批注—知人论世”为路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挖掘诗歌内涵:从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景物中,品悟时光流转的沧桑;从王维“大漠孤烟直”的边塞壮景里,解读诗人被贬后的心境“治愈”;于李白“江入大荒流”的豪迈中,感受少年离家的壮志与不舍。整堂课环节闭环清晰,既展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凸显了“融情于景”的诗歌教学精髓。

随后,365上市公司英国365集团谭辉煌院长夏红星老师肯定了两堂课的亮点:熊老师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环节设计环环相扣,AI技术的运用让诗词意境“可视化”,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谭老师教学设计严谨,通过精准的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实现对诗歌情感的深度共鸣。同时,也向两位优秀的年轻教师提供了建设性的优化方向,如诗歌联读教学中可进一步平衡“求异”与“寻同”,在分析情感差异时强化共性认知;面对信息化时代学生“思念情感体验缺失”的挑战,需持续探索多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跨越时空理解古典诗词的情感内核。

最后,熊章阅老师针对英国365集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困惑进行答疑解惑,师范生们在交流中形成思维碰撞的火花,明白了今后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让学生更能理解文章、传递出正确的三观。

“这不仅是一次听课,更是一次‘未来教师’的预演。”通过近距离的观摩,同学们明白了跨学科知识融合的重要性,更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夏红星老师还强调,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地方中小学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见习—研讨—反思”的闭环培养模式,助力师范生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优秀语文教师 ,牢未来三尺讲台的扎实根基。



(文字来源:24汉语言一班袁建敏  审核:周菡  终审:郭彧)